輻照保鮮是新型食品保鮮技術 國內市場空間大
上傳日期:2022年4月28日 瀏覽次數:239次
輻照保鮮是新型食品保鮮技術 國內市場空間大
輻照保鮮,是一種利用輻射能量殺滅食品中的微生物,以及破壞其酶活性,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品質,延長食品貨架期的保鮮方法。輻照保鮮一般采用鈷-60、銫-137產生的γ射線或者電子束作為輻射能量,可對禽畜肉類、水產類、谷物糧食、果蔬類等進行保鮮。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中國輻照保鮮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
顯示,輻照保鮮能夠殺滅食品中的細菌、病毒以及其他微生物,達到殺菌殺蟲、防止霉變目的;可以抑制塊莖類、鱗莖類植物發芽,延長其貯存時間;延緩水果蔬菜成熟,實現保鮮,延長其貨架期。輻照保鮮具有提高食品質量、延長食品保質期、降低食品倉儲物流損失等優點,并且其加工效率高、能耗低、可應用范圍廣,因此成為新型食品保鮮技術。
輻照保鮮可處理的食品種類眾多,主要有禽畜肉類及其制品、水產品、小麥、稻米、大蒜、土豆、姜、蘑菇、胡蘿卜、洋蔥、青椒、西紅柿、黃瓜、食用菌、板栗、草莓、葡萄、食用香料等。但并不是所有食品都適合輻照保鮮,部分食品經輻照后口感會發生改變。輻照保鮮需要對食品進行選擇,并對射線能量進行嚴格控制,在不破壞食品營養與口感的情況下實現保鮮。
通常情況下,輻照保鮮采用的鈷-60射線能量為1.32MeV或者1.17MeV,采用的銫-137射線能量為0.66MeV,采用低能電子束輻照能量在10MeV以下。經輻照保鮮處理的食品沒有放射性物質殘留,也不存在傳統化學藥劑保鮮法所存在的化學殘留問題。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世界衛生組織充分肯定了輻照食品的安全性,全球輻照保鮮行業發展速度加快。
我國輻照保鮮行業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宇航員進入太空后所食用的食品中,輻射食品即包含在內。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各地均有農產品產出,由于多數農產品保存時間短,且部分農產品集中上市,而我國地域遼闊,保鮮技術不到位導致大量農產品集中在產地無法輸送到其他地區,造成農產品供求不平衡,價格波動大。若輻照保鮮技術應用在農產品保鮮領域,可實現農產品錯峰銷售。
2020年10月,我國首個農產品原產地電子束輻照保鮮示范中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正式投運,這是中廣核集團科技產業扶貧重大項目,將為百色周邊200公里范圍的農戶提供農產品電子束輻照保鮮服務。新思界
行業分析
人士表示,我國輻照保鮮行業擁有巨大發展空間,海外市場輻照保鮮需求也在不斷上升,預計到2030年,全球食品輻照保鮮市場規模將達到20億元左右。
轉載:互聯網(侵權請聯系刪除)